高中开学印象
我高中生活的第一周过去了,挺新鲜的,我该把我进入高中的“第一印象”记下来,日后习以为常,怕再不会发出此般感想了。
开学前,妈妈给我打预防针:“到高中老师不把你们当小孩看了,惹老师生气老师不一定轻易放过你。”目前为止,我对前半句是十分赞同。这几天来,明显感到高中老师,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,更具个人风格,更多自我表达。例如语文老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喜好、书法审美,以身作则培养我们的思辨性;数学老师花一节课讲数学史、一节课讲“罗素悖论”,在授课中弘扬自己的教育理想。我想,一方面,理科班当然会进行更多拓展。但普遍地讲,教学的个性化是随着学段的上升而解放的,幼儿园教学几乎可以标准化,而大学教学则百花齐放。显然,老师会根据对学生智力和阅历估计来斟酌教学模式。我个人喜欢风格鲜明的教学,因为我在专业却无聊的课上总会犯困。
我以前说:“在好高中,你会不由自主地进步。”这几天在14班,我或许感受到这种力量,显然,它来源于同学们,高中我头一次经历每天有11小时时间学习,也头一次经历2小时安静的晚自习……不过我不想在高中的第一篇随笔就谈学习,所以对于“新鲜”的同学们,我记录这样一件趣事: 我有个癖好——准确地说是“癖恶”——不喝有余氯气味的水,军训前,我不确定学校饮水机是否过得了我鼻子这关,保险起见决定自带两桶农夫山泉。妈妈说:“你也太奇葩了,你们学校肯定没有第二个人每周要拎两桶水去的。”你或许猜到了,我在有幸在学校找到了“第二个人”,而他是我同班同寝室的同学。我看到他从拉杆箱里拿出6桶1.5L矿泉水时,真有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、相见恨晚之感。这几天,在班里找到的羽毛球、国际象棋、桥牌同好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这或许就是“人以群分”。
写完了老师、同学,该写写我自己的“新鲜”了。我是住宿生,作息、饮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最大的变化是与电子产品隔离,对于我,这仿佛是被割掉了左膀右臂。除了每天从梅同学那知道斯德哥尔摩贴纸又涨了多少,如果当时他买了能赚几个w,我与世界的联系仅限于6点全班准时收看的东方卫视。对此,我正谋划说服班主任放点别的新闻媒体。当然,离开电脑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,我有了更多时间阅读、思考,晚上睡觉头痛不再出现,不再老是想着买东西……令我失望的是,我的拖延症似乎没有被改善,我在一周里几次寻找随笔作业灵感,却在9月7日下午六点才开始动笔,不,动键盘。一小时后,我将坐进教室,把这篇文章从博客上打印下来,抄写到随笔本上。不幸的是,我们被语文老师要求养成用笔写文章的习惯。
2025.9.7 上图东
